- · 《山西农经》栏目设置[05/29]
- · 《山西农经》数据库收录[05/29]
- · 《山西农经》收稿方向[05/29]
- · 《山西农经》投稿方式[05/29]
- · 《山西农经》征稿要求[05/29]
- · 《山西农经》刊物宗旨[05/29]
立足山西区域特色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山西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地处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地形多样,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西中间为盆地,东西侧为山,大部分地区处于山区和丘陵,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
山西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地处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地形多样,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西中间为盆地,东西侧为山,大部分地区处于山区和丘陵,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当地水资源匮乏,“十年九旱”是常态,因此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基本特色。2017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少雨缺水,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1]。”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山西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1 山西农业的特点
山西国土面积15.67 万km2、耕地406.84 万hm2。南北海拔变化较大,无霜期南长北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50 mm;旱地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近80%;干旱旱情发生普遍,水资源短缺,70%的水来自降雨;河谷纵横,山多川少,80%以上是山地丘陵;污染少,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但这种气候却适宜各种杂粮生长且品质优良。
2020 年,分布于山西长治、阳泉、晋城、临汾、吕梁等地的连翘茶、黄芪茶、桑叶茶、红枣茶、沙棘茶等“山西药茶”打响中国第七大茶系品牌。2017 年,时任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关建勋也曾说过“山西必须抓特色农业,必须抓旱作农业[2]”。山西应结合实际,抓住国家战略机遇,将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2 有机旱作农业的科学内涵
有机旱作农业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旱区自然生态特点和农耕历史文化提出的新理念,不仅适用于山西,而且也成为我国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机旱作农业”不是旱作农业的简单过渡,而是农业科技、农业生产的一次深刻变革。
陈阜(2018)[3]认为传统的有机旱作农业是指通过传统农作技术,选育优良抗旱品种及其他经营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实现用养结合,是一种相对封闭、低效化、可持续的生产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在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有机旱作农业指在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其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蓄水保墒和提高水分利用率。
王娟玲(2017)[4]认为现代有机旱作农业的内涵为生产绿色、健康的农产品,生产过程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越来越肥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高效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 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过程
山西虽不是农业大省,却是旱作农业大省。一直以来,旱作农业都是山西农业耕作的传统优势。早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涌现出了“三庄一寨一山一川”等全国旱作典型,总结出一批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大寨海棉田”技术一度成为我国“农业学大寨”的模板[5]。“十一五”以来,围绕“八墒研究”形成了抗旱播种、秸秆、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6]。
山西率先提出并研究形成的“艺机一体化”,大幅提升了机械化、简约化水平,建立了具有山西特色的旱作节水技术体系,选育出了一批适宜山西旱作的晋谷、晋杂等系列抗旱品种。
近年来,山西省委连续出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方案和强农惠农政策的相关措施,明确了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提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针对不同区域确定了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7],规划了六大特色区域,根据各地自然优势和区域优势进行了特色产业和适合产业发展的有机旱作技术模式。
在汾河谷地、忻定盆地、上党盆地优化发展集成农机、农艺、水利等技术,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强化品牌建设,抓好运城苹果、吕梁红枣、太行小米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推进山西小米、山西陈醋、山西药茶等省域公共品牌建设[8-9]。
4 山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举措
4.1 政府的支持力度凸显
首先,在政策和资金上为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将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列为实施乡村振兴若干政策措施之一,投入2.6 亿元资金加以推进。全省各地谋划实施耕地质量提升等六大工程,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10]。
其次,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及时下发通知,扎实开展好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工作,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突出抓好耕地质量提升、水肥节约利用、抗旱良种应用等工作,开启了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11-13]。
文章来源:《山西农经》 网址: http://www.sxnjzzs.cn/qikandaodu/2021/030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