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业管理学文献价值

来源:山西农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生于明代崇祯十三年,即公历1640年,卒于清代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历1715年,是我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生于明代崇祯十三年,即公历1640年,卒于清代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历1715年,是我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他屡次参加科举,却终生不第,几乎终生穷困潦倒地生活在山东农村,著“孤愤之书”[1]3,成就《聊斋志异》,这部短篇小说集在国内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在国外,也已被译成多种外语,广泛流传。蒲松龄不仅文学成就斐然,而且在农学著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农学著作主要是《农桑经》,另有一些涉及到农业的诗文或篇章,主要有《秋灾记略后篇》[2]49、《蝗来》[2]530、《捕蝻歌》[2]531,《日用俗字》中的《庄农章第二》[2]744和《养蚕章第三》[2]746。

《农桑经》成书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北方,尤其是山东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曾在作者家乡淄川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分为《农经》和《蚕经》两大部分,《农桑经序》曰:“居家要务,外惟农而内惟蚕。”[2]768具体包括《农经》七十一则,《蚕经》二十一则,《补蚕经》十二则,《蚕祟书》二十七则,《种桑法》十则。

《农桑经》蕴含着丰富而极具实践性与指导意义的农学思想,这也是目前学者们研究着力较多的方面;此外,笔者经过细致研读,发现书中还蕴含有较为系统的农业管理学思想,该书具有一定的农业管理学文献价值。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加以分析和论述。

目前,关于管理的定义多种多样,“管理定义的多样化,反映了人们对管理的多种理解,以及各自不同的研究重点和特色。……在总体上对管理实质内容的认识还是共通的。”[3]5周三多认为,“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3]5。但管理并不只存在于组织中,某人为将来的自己能够更好而进行的自我管理也应属于管理的范畴。因此,本文试将“管理”的内涵解释为:个人或组织为了更好地实现某种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管理活动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业、农业、企业、旅游、人力资源等,这体现的是其普遍性。不仅如此,管理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可以说管理是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同步的。农业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管理既有国家、政府组织开展的,也有民间、个人自发开展的。周方高的《宋代农业管理若干问题研究》一书就是从国家、政府的角度就宋代农业管理的四大问题[4]1进行了全面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宋代国家机器对农业进行管理的详细情况。而蒲松龄的《农桑经》是一部作者自发撰写的著作,是纯粹的个人行为,在能够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不自觉的农业管理思想,这种思想主要存在于《农经》部分,大都可以条分缕析地单独进行研究,具有农业管理方面的文献参考价值。下面逐一进行详细论述。

一、人的方面:对佃农、雇工的管理

既然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那么,对于人的管理就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封建社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主要是佃农和雇工(长工和短工),对他们的管理是农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蒲松龄《农经》中对佃农、雇工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勤谨、良心未丧”的用工标准,且主人要亲自过目把关

《农经》将一年的农业生产活动按月分写,从“正月”到“九月”,每月下列出若干条农事活动。蒲松龄在开篇的《正月》中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选择佃农的标准:“择其勤谨良心未丧尽者。”[2]769初见“良心未丧尽”,不免令人感觉太过严苛。然而细想一下,蒲松龄常年生活在农村,虽不亲事躬耕,但对农业生产应是十分熟悉的,而且他的后代大多从事农业,他写给儿子们的诗《示诸儿》中有云:“人生各有营,岂必皆贵官?但能力农桑,亦可谋豆箪。”[2]660因此,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蒲松龄对于偷奸耍滑磨洋工的佃户、雇工应是司空见惯的。在《四月》“雇工”条下说:

世间有良心者少,雇人耕耘,要自己过眼。有种奸类,饱餐饼饭,偃卧乘凉,半日方起,草草了事:耕则隔尺一犁,耘则隔尺一拉;禾根犹在地内,草根尚长田中。按日以数报主人。如遇此等,即当立刻逐去。又有耘田者,只用心于四围,以防主人陇头之望;数尺以里,则地皮未曾经锄角。此等岂不可诛!要皆主人不细心经眼之过,即力田不得辞劳也。[2]776

文章来源:《山西农经》 网址: http://www.sxnjzzs.cn/qikandaodu/2021/0413/960.html



上一篇:加强农经体系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农村经营管理
下一篇:山西左权小花戏的传承和发展

山西农经投稿 | 山西农经编辑部| 山西农经版面费 | 山西农经论文发表 | 山西农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山西农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