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农经》栏目设置[05/29]
- · 《山西农经》数据库收录[05/29]
- · 《山西农经》收稿方向[05/29]
- · 《山西农经》投稿方式[05/29]
- · 《山西农经》征稿要求[05/29]
- · 《山西农经》刊物宗旨[05/29]
山西虹鳟养殖业转型发展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山西省虹鳟养殖始于1968 年,由引进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朝鲜品系虹鳟试养开始,是同时期国内仅有的4 个养殖地区之一(另外3 个地区分别为黑龙江省、北京市及辽宁省)。虹鳟养殖成功
山西省虹鳟养殖始于1968 年,由引进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朝鲜品系虹鳟试养开始,是同时期国内仅有的4 个养殖地区之一(另外3 个地区分别为黑龙江省、北京市及辽宁省)。虹鳟养殖成功后在省内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初步形成了产业发展基础[1]。由于种种原因,山西虹鳟养殖业的发展是缓慢的,近年来甚至出现与国内先进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在养殖模式、技术、产品结构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笔者在对山西虹鳟养殖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型发展的路径。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采用统计数据查询、资料整理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涉及山西省的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来源于山西省水利厅渔业局;涉及国内的行业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相关文献的梳理。在选择样本点时,尽可能将每个养殖区域(以市为划分单位)内有代表性的养殖场列入调查范围。根据初步调查所得的养殖品种、养殖规模、养殖模式与技术及产品结构等指标的变异情况综合考虑抽样单位。总计调研10 市26 家有代表性的虹鳟养殖场,平均每市2.6 家。
2 山西虹鳟养殖业发展现状
2.1 山西虹鳟养殖业的概况
山西省地处内陆,境内多山川和丘陵,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从总体看,属于水资源缺乏地区。但山西境内岩溶大泉分布相对广泛,具有较丰富的冷泉水资源,水温和水质多适于鳟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2]。山西虹鳟养殖经过50 余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养殖规模和产业基础。根据渔业统计数据,截至2018 年,山西虹鳟流水养殖总面积约为75 000 m2,分布于省内各地市。全省年培育苗种约500 万尾,近5 年来年平均生产商品鱼1 293.6 t,在国内仍属于主要产区之一[1]。
养殖品种早期以朝鲜品系虹鳟为主。从1990 年代后期开始,山西省虹鳟鱼试验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和推广部门陆续引进了丹麦全雌虹鳟、丹麦三倍体虹鳟、美国道氏虹鳟、芬兰伽罗虹鳟等具有较优生产性能的新品种,进行繁育试验和养殖开发,并期望利用杂交育种的优势使F1 代养殖群体获得成活率和生长方面的改良[3]。从目前情况看,三倍体虹鳟和美国道氏虹鳟的推广取得一定程度进展,其他品系仍处于试验阶段。
养殖模式为利用自然冷泉或山涧溪流进行流水式养殖。鱼池为砌石或砖混结构,以长方形居多,面积多为100~200 m2,布局为串联与并联相结合。这种养殖模式对源水流量依赖性很强,养殖规模和产量主要由源水流量决定[4]。产品形式以白色肉质小规格(600~1 000 g)鲜活鱼为主,通过水产批发市场进入酒店、超市及家庭消费等终端。
2.2 山西虹鳟养殖业发展现状
2.2.1 苗种生产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各地养殖场苗种来源基本由各自引进发眼卵孵化或引进鱼苗解决。来源主要有3 个渠道:一是部分养殖场由省虹鳟鱼试验场引进,是由原引进的美国道氏虹鳟群体中选育出亲鱼进而繁育,占比约为15%~20%;二是多数养殖场由甘肃、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地引进国产品系,占比达到70%以上;三是有少部分养殖场引进丹麦或美国产三倍体发眼卵,占比约为10%~15%。苗种培育的总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调研的26 家养殖场中,全部报告有疾病发生。其中,细菌性鳃病、肠炎及烂鳍等为最常见疾病,此外还有营养缺乏、畸形及三代虫病等(表1),预防和治疗技术较单一,鱼药使用不够规范,导致苗种成活率较低,鱼苗品质欠佳。
表1 26 家养殖场苗种主要疾病发生与防治(2018 年)
2.2.2 成鱼养殖情况 根据山西省水利厅渔业局统计资料,2014—2018 年,全省虹鳟成鱼养殖年产量变动幅度在962~1 410 t 之间,年平均产量为1 293.6 t,占同期国内虹鳟成鱼养殖产量的2.14%~5.15%(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近3 a 来全省虹鳟成鱼养殖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2018 年由上年的1 343 t 直线降至962 t,降幅高达28.37%。其主要原因是各地加大环保力度,一些地区的养殖场被“一刀切”大面积关停。同时政府部门用于扶持渔业发展的各项资金投入也呈下降趋势,对行业发展和养殖户的投资积极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养殖技术方面,近年来引进了液氧自动增氧、高能量膨化饲料等新技术,整体水平有一定提升。2017—2018 年,山西主要养殖地区平均单位水体产量为19.9 kg/m2,养殖吨鱼需水流量为30~35 t/h,接近于国内平均水平[5-6]。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养殖场尚未建立健康养殖管理系统,在投入品质量控制与规范操作流程方面亟待加强;二是部分养殖场还存在病害频发的问题,尤其是细菌性败血症和肝胆综合症发病率较高,且三倍体苗种发病率远高于二倍体苗种,有待于深入研究。在疾病防治过程中,部分养殖场存在渔药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如违规使用原料药,超量使用药品,未严格执行休药期等。
文章来源:《山西农经》 网址: http://www.sxnjzzs.cn/qikandaodu/2021/0518/1243.html
上一篇:山西引种雪松抗寒性综合评价
下一篇:科技支持山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